2025
七月
07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七十五集:封建时代教会的衰颓与改革(十)中古全盛时期的教会生活(一)
各位《朝圣之途》节目的听众朋友,你好!
上星期我们在朝圣的旅途上进展到了教会向北欧和东欧的发展,看到北欧斯堪地纳维亚居民的归化奉教,多瑙河流域的斯拉夫民族包括了摩拉维亚、波西米亚、波兰的先后归化奉教,以及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匈牙利人的归化。今天,我们朝圣的脚步要再往东移,去了解另外一支斯拉夫民族,就是俄罗斯归化信奉耶稣基督的经过。除了这个主题之外,我们的《朝圣之途》要迈入中古时代的黄金时期,这个全盛时期教会生活的各方面进展情形。当然这个主题一时之间是没有办法播讲的完的,所以今后有好几个星期的节目,我们都将以这个时期内将会在各方面的发展向各位做介绍。好,接下来就为您介绍俄罗斯人的归化。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有籍可考的历史大概从第九世纪才开始。这个时候的斯堪蒂纳维亚人从瑞典闯入了东欧的心脏,然后结合了那一代的斯拉夫人,建立了一个国家。建筑于现在乌克兰的基辅,俄罗斯人也开始有机会和信奉耶稣基督的商人来往接触,也有机会跟来自西方以及拜占庭派往的传教士来往。但是教务的进展在公元945年女王奥勒伽领洗奉孝之前是非常的缓慢。一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天主教才开始长足的进展。主要的推动者是圣乌拉蒂米尔,他是女王奥勒伽的孙子,他起初对天主教持反对态度。等到他登基之后才发现,如果不信奉天主教,就没有办法跟已奉教的邻近国家相互抗衡。
相传乌拉蒂米尔愿意给自己的百姓一个最高尚的宗教,于是就派遣代表到西方各国去考察这些国家。他们所信奉的宗教考察员到德国,认为他们的礼节太简单了。到了君士坦丁堡,他们亲自参加了在那里所举行的礼仪。大为惊叹说:“我们不知道是到了天堂或是仍然在尘世上,在人世间,恐怕没有比这儿再美再隆重的礼仪了。”这未免也太夸张了些,但是却具有很深的意义。他表示,从乌拉蒂米尔要使俄罗斯归化奉教的时候,俄罗斯人就已经是偏爱东方的希腊礼仪。连乌拉蒂米尔本人的婚姻也选择了一位拜占庭的公主为皇后,他们结婚之后,就把一切的偶像都给销毁掉,人也成群结队的到河里去接受洗礼。俄罗斯境内所建造的圣堂也都仿照了东方希腊式的式样,有金碧辉煌的圆顶。派到俄罗斯的主教也从拜占庭带着希腊文的经典而来,他们也从保加利亚接受了圣济利禄的斯拉夫礼节。似乎可以说,基督教义是借着礼仪而不是借着宣讲而传授的。俄罗斯如此的系恋着拜占庭,为他们的前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俄罗斯全民奉教之后不久的1054年,拜占庭就跟罗马教会正式分裂,俄罗斯虽然没有表示要离开罗马,但是无形当中也演变成为同样的分裂的局面。拜占庭引以为荣的是使这个民族信奉了基督,他们的信仰1000年来仍然是那么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共产无神的社会主义和统治虽然扰攘了七八十年,仍然无法消灭俄罗斯民族的宗教信仰。我们所看到的,反倒是俄罗斯共产集权统治的瓦解。有三个世纪之久,赖着传教士这批无名英雄不眠不休的努力,使圣教会从过去局限于西欧、地中海周边,像北欧和东欧有着惊人的进展。以至于整个的欧洲的所有民族。很可惜的是,这种艰辛的传教工作一直被忽略,缺少确切的记载,这真是欧洲历史和教会历史上的重要损失。而回教的侵略虽然给天主教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在北欧和东欧的发展却给了教会丰厚的补偿。套一句成语,可以这么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从下面开始,我们朝圣的脚步就要跨入中古基督教世界全盛的黄金时代了。经过了从罗马帝国的衰败灭亡,蛮族的入侵而导致的一切动乱;一种新的文化逐渐的酝酿而成,其中包括了下面的几个因素:一个是希腊罗马文化的残余影响;第二个是日耳曼蛮族,他们的传统;第三个呢,就是渗透了一切的基督教精神。
自从第十一世纪以来,历代教宗努力清除玷污教会的许多弊端,尤其是圣额我略七世的艰苦奋斗,终于挣脱了日耳曼皇帝们的干扰,恢复了教会所应有的独立自主。圣教会也就从这时候开始重新奋起。中古时代的文化在十一世纪末期到十三世纪的末期达到了最高峰,并且实现了历史上仅有的一种社会状态。也就是欧洲的各个民族虽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政治和各自不同的习俗,但是却形成了一个清一色的社会。因此彼此之间的联系因素并不是一个共同隶属的国家元首,换句话说,维系彼此的不是人,而是一个共同的信仰,一个共同的理想。
各民族都晓得自己跟其他的民族都是一个在天之父的子女。耶稣基督的弟兄也都承认教宗是唯一基督在世的代表,连政治,武力也得在神权之下低头。教宗在这个时期鼓励教友们组成了十字军,以武力去解救被回教徒所占领的圣地。强度而虔诚的宗教生活,具体的在和平的事业上表现比在军事上的成效更大。譬如,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建筑了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大教堂;传教士远来东方传教也是在这个时候正是我们的元朝忽必烈的时代,还在北京当时称大都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主教区。欧洲新兴的民族国家也都在共同信仰的联系和教宗的领导下,处处表现了活泼的生气,显示了宗教生活的新面貌。当时的环境有利于文化的发展,蹂躏欧洲长达六世纪的蛮族入侵已经终止了,无政府的状态也随之消失了。封建的制度也逐渐形成,人口也不断的增加,工商业逐渐发展。
蛮族入侵的时候,人都逃亡到乡野之间;而这个时候,城市生活开始活跃了起来。不但是商人多聚集在城里,连读书的知识分子、建筑雕刻及经营系工等等的工匠们也都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以圣堂为中心的圣堂学校和高等学府也都纷纷的成立了。德意志、英吉利、法兰西、西班牙等也都在这个时候完成了现代国家的雏形,而当时的意大利已经被公侯和独立的城市所瓜分,中央则为教宗的领土。这些国家有时候和平相处,有时候爆发战争。当时的欧洲似乎和十九世纪表面上没有多大的分别,最为奇特的就是中古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多起于国王、公侯和军队之间的冲突,而民族之间则很少彼此敌对。交战双方的首长从来都没有想过拘留敌国的人民,而囚禁在集中营当中,百姓可以自由出入,而没有什么国境的限制。
圣伯多禄的宝座也可以是意大利人、德国人或法国人来继承。一位意大利籍的主教,他可以到英国去掌理某一个教区;一个英国籍的主教,他也可以在法国掌理某个教区。在巴黎大学,有着来自各国著名的学者担任教习,所招收的学生也来自欧洲各地。这种现象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拉丁文是当时知识界共通的语文,也是国际之间的外交语文,几乎人人都懂,在艺术界也是一样。建筑圣堂的工程师、建筑师、雕刻师以及其他的技术工作者都可以自由的来往欧洲各国去工作。欧洲各民族不在国籍上做不同的划分,形成了一体,分享着同一的文化。
当时的欧洲,这种合一的形成并不是建立在土地、种族或语言的一致上,而是因为各民族都有一致的宗教信仰,形成一个基督教世界。人民团体的仪式感是来自于圣教会。教会的训导是一致的,信友们的观点一致,形成共识。凡是领洗的人,都是耶稣的苦难圣死所救赎的。同为一个在天之父的子女,每一个人都是基督奥体的肢体,这种信仰是普遍的。
怀疑天主的存在或对天主漠不关心的人很少,更没有所谓的无神派。教友虽然已经领洗,但是仍然带着人性的弱点,言行和信仰不符合的也处处可见,习俗或行为有时候也很粗野。但是行为不检点的人,晓得自己是犯罪,也知道必须要悔改才能够得到宽恕。甚至于有的时候,他们做补赎的热情比犯罪的时候的情欲更加的热烈。信仰主导了社会和个人的全部生活,可以说,天主教的气氛弥漫了整个的欧洲。教堂的钟声成了日间生活的节奏,教会的日历是他们一年当中生活形式的指南。主日是公定的休假日,节日都是纪念耶稣一生事迹的纪念日。此外,也包括了纪念圣母和圣人圣女的瞻礼。
每一个人一生当中的重要阶段,都被七件圣事所圣化。婴儿出生之后不久,就由家人抱到圣堂去授洗,通常也同时领坚振。教友一年办好几次的告解,也多次领圣体,不过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只要望弥撒就去领圣体的习惯。除了很少的特殊情形之外,听告解的神父所加给前去告解的教友们的补赎都不是公开的。不过要比现在的重要多了,多半是长久的祈祷、守斋、施舍等等。有时候也会命人到某地去朝圣,或是参加十字军。主教给那些愿意献身侍奉天主的人祝圣为司铎。要结婚的男女应当在神父面前表明双方的意愿,并且接受神父的祝福。最后,当人们走到生命的尽头,要脱离尘世的时候,神父会为病人傅油,减轻临终者的神形困苦。
从刚才我给各位所描述的可以知道,教友一生的重要阶段,都是由所举行的七件圣事而得到了圣化。而每天的生活呢,也都在祈祷的氛围当中。他们当时念些什么经文呢?天主经、信经自然早就通行了。现在的教友所最爱念的敬礼圣母的经文,像万福玛利亚和恭贺圣母等也是当时所流行的,这证明了中古世纪已经热心敬礼圣母了。而对圣人圣女的敬礼也已经通行了,信友们很爱阅读圣人圣女们的行传,也习惯的会请圣人圣女在天主台前为他们代为祈祷,也尊奉他们为模范,作为自己的主保和卫护者。将他们的圣像雕刻在石头上,或者绘制成彩色玻璃作为圣堂的装饰。此外,对他们的遗骸也特别敬礼。每年在他们的瞻礼日或天灾流行的时候,抬着圣人圣女们的胎像或是遗骸在村中游行。
听众朋友,《朝圣之途》节目今天我们暂时为您播送到这儿,谢谢您的收听,下星期同一时间再为您继续播出,节目最后祝福您健康愉快,祈求天主降福您,下周再见!
